云南立法加强气候资源保护开发:光热雨雪 也能增值
核心阅读
气候资源是指能被人类生产和生活所利用的太阳光照、热量、云水、风、大气成分等自然物质和能量。对气候资源的精确记录和分析,有助于特色农业、休闲旅游等产业发展。比如,气象部门通过分析,确定云南普洱市适合种植小粒种咖啡;而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则减轻了冰雹灾害造成的损失。
因普洱茶而闻名的云南普洱市,现在多了一张新名片:在云南已获“中国天然氧吧”称号的8个县(区)中,普洱市占了4个。这个称号,得益于当地对气候资源的日益重视和精细统计。
今年1月1日,《云南省气候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实施。根据《条例》,气候资源是指“能被人类生产和生活所利用的太阳光照、热量、云水、风、大气成分等自然物质和能量”。云南省气象局政策法规处副处长罗宇清介绍,云南地形地貌复杂,境内气候类型多样,气候资源极为丰富,《条例》的出台,标志着云南气候资源的保护和利用进入规范化、法治化轨道。
“气候宜人”,有了量化标准
气候资源乍听有点深奥,实际上很具体。“一年雨雪天气平均各多少天、温度在多少摄氏度之间,这都属于气候资源数据,未来发展避暑、御寒、康养等产业都离不开这些数据支撑。”普洱市气象局副局长苏晓力说。
“以前说的‘气候宜人’,有望进一步量化。”苏晓力介绍,早在2016年,普洱市就将城市热岛强度变量作为普洱市绿色经济考评指标之一,普洱市各区县均将气候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列入了市、县(区)“十三五”规划纲要。
通过充分利用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气候特点,普洱市组织各县(区)政府申报创建“中国天然氧吧”,思茅、景东、宁洱、镇沅4个县(区)获“中国天然氧吧”称号。云南省气象局在普洱多个站点统计的当地平均气温、空气湿度、空气负氧离子含量、空气质量等气象数据,已成为普洱发展旅游康养、休闲度假等产业规划的重要依据。
《条例》明确将“保护优先”作为云南全省气候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的重要原则,并明确了气候资源保护利用规划与国土空间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衔接等问题。《条例》提出,地方政府应当根据当地气候资源特点,采取扶持政策和措施,鼓励引导有关市场主体合理开发利用雨雪景观、云雾景观、物候景观和避暑、御寒、康养等气候资源,发展旅游度假、健康养老等产业。
同时,针对不少地方存在的破坏气候资源等问题,《条例》明确规定,新建、改建、扩建建(构)筑物,应当采取保护措施,防止或者减轻对气候环境的破坏,避免或者减轻热岛效应、风害、雷电灾害、光污染和气体污染。“城市的规划和建设应当根据气候可行性论证结果,合理利用空气污染物扩散气象条件,科学设置、调整通风廊道,避免和减轻空气污染物的滞留。”罗宇清说。
罗宇清介绍,云南省气象部门将尽快启动需要进行气候可行性论证的规划和建设项目目录编制工作,做好《条例》配套制度的完善。
种什么、怎么种,更加精细规划
合理利用开发气候资源,对特色农业发展大有帮助。
据了解,目前云南不少地方的种植业对太阳光照、土地资源利用率还比较低,区域特色还不明显。《条例》明确要求,县级以上气象主管机构要组织农业农村等部门做好精细化农业气候区划、农业气象灾害防御等工作。
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区气象局工作人员张朴丽表示,《条例》颁布后,可通过对本行政区及其重点区域的气候承载力、气候资源的可开发利用潜力进行评估,合理规划高原特色种植产业布局,形成种植产业聚集区域,“哪个片区最适合种植哪些作物,今后将会有更具体的气候数据支持”。
“普洱市加强气候资源调查应用,已编制橡胶、咖啡、生态茶和古树茶、牛油果等精细化农业气候区划17个。”苏晓力说。
以咖啡为例,气象部门通过采集温度、降水、海拔、湿度等数据,分析之后,确定普洱市非常适合种植小粒种咖啡。滇南咖啡气象服务平台、滇南咖啡气象服务网站和咖啡气象服务手机APP也为咖啡种植户提供了更优质的服务。
“我们会每周发一期咖啡气象服务专报,针对咖啡不同生长时期的注意要素以及重要的天气过程,发布灾害预报,进行预警推送,提醒农户提前防范。”苏晓力说,除了常规的探测站,普洱在全市建了285个雨量监测点,针对咖啡种植建立了专门的农业气象观测站,获取相关气象要素,适时开展分析,提高气候资源利用能力。
2019年12月上旬,受冷空气影响,普洱出现霜冻天气过程。当时正值咖啡挂果时节,气象部门提前做了专题预报服务,提醒农户提前防御。不少农户及时搭建防护网等设备,利用稻草烟熏增温,有效降低了冻害影响。苏晓力表示,这样的模式很受农户好评。
人工影响天气,趋利避害
对于气候资源的利用,还体现在趋利避害上,一个突出的表现是人工影响天气作业。
近年来,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在防御和减轻气象灾害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条例》明确要求,加强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单位、作业站点设施和装备建设,合理利用空中云水资源。
在云南,每年冰雹灾害都会给高原特色农业带来不小的损失。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不仅可以减轻灾害,还能为旱田增雨。云南省人工影响天气中心工作人员李红梅介绍,2018年,云南省气象局围绕大理洱海和苍山、丽江玉龙雪山实施飞机增雨作业46架次、地面增雨作业150次,有效保护了苍山生态环境,改善了洱海水质,增加了玉龙雪山积雪和库塘蓄水。
2019年5月,云南广南县出现阶段性干旱,5月下旬强对流天气频发,严重影响了当地烤烟和部分大春作物的生产。为缓解旱情,同时避免冰雹危害,广南县气象局抓住有利天气,通过开展防雹作业、增加人工降雨,既有效缓解了周边地区的旱情,降低了森林火险气象等级,也避免了冰雹灾害的发生。
气象部门对气候资源的分析利用,在扑火中也发挥着巨大作用。火场打火,开挖隔离带是有效阻拦火情的方法之一。隔离带怎么挖,大有讲究。如果离火场太近,隔离带没挖好火就过来了。这时,气象部门的监测就派上了大用场。
2019年5月,云南安宁市八街街道小五岳村发生山林火情,安宁市气象局启动应急预案,派出团队带着气象监测设备赶赴火场值守。“通过对风力、风向、火头推进等信息的研判分析,结合地形和山林植被情况,确定开挖位置,为防火指挥部提供决策依据。”安宁市气象局副局长金龙说。(杨文明 徐前 杨雪霏)
《人民日报》(2020年03月18日1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