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探索文旅公共服务融合发展之路 持续推进“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包”项目
老旧、破损、味道大的西山景区聂耳墓纪念馆厕所,变成宽敞明亮、设施齐全的园林式公厕;为满足群众阅读需求,昆明市图书馆将每周开放时间从61.5小时增至66小时……昆明市文化和旅游系统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以来,市文化和旅游局始终把抓好主题教育作为履行党建主体责任的重要任务,聚焦为民服务解难题、办实事,积极探索文化旅游公共服务的融合发展新思路、新举措。
今年新建改建75座旅游厕所
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王明瑶说,在充分调研并广泛征求意见、建议的基础上,紧扣“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着眼人民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市文化和旅游局梳理出20个实际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整改措施,明确整改时限,确保问题逐一整改、措施逐项落实,用整改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以前厕位少、味道大,游客如厕经常要排队。提升改造过程中,我们不仅增加厕位数,专设第三卫生间,还增设换气设备。在确保使用者隐私的同时,通过加装窗口、放置绿植,让厕所更加明亮、自然。”昆明聂耳墓(升庵祠)文物管理所所长王广跃说,提升改造后的聂耳墓纪念馆厕所成为一座宽敞明亮、设施齐全的园林式公厕。
针对群众普遍关注的如厕难问题,2019年,市文化和旅游局投入专项资金930万元,新建、改建75座旅游厕所。
“昆明市图书馆阅读时长不能满足阅读爱好者的需求”,也是市文化和旅游局梳理出的20个问题之一。经过整改,市图书馆的阅读时长从每周61.5小时增加到66小时,“2018年8月起,市图书馆延长开放时间。现在,平均每天19点以后的在馆读者人数达三四百,极大方便并满足群众借阅图书和阅读的需求。”市图书馆副馆长刘志芳说。
138个乡镇(街道)文化站
覆盖率100%
王明瑶说,在做好意见建议和问题整改的同时,市文化和旅游局以争创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契机,推进全市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推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取得更大成绩。
今年11月18日,完成2.0版升级改造的昆明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中心向游客和市民开放。中心在原有服务功能基础上,创新服务板块和运营构架,打造游客驿站、文创空间、悦读小屋和文化茶吧4个不同主题的聚合空间。通过放大公共服务的属性和职能,中心让百姓享受文化旅游带来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更以丰富多元的兼容之态诠释文旅公共服务融合的创新。
为提升全市公共文化服务保障能力,市文化和旅游局持续推进全国首创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包”项目。今年全市预算安排“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包”专项资金达到10974万元,同比增长21.42%;全市人均公共文化服务资金标准提升至17元。
“我们打造‘十五分钟’文化服务圈,推进乡、村两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完善全市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网络。”王明瑶说,目前,全市138个乡镇(街道)文化站覆盖率100%,行政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覆盖率超过98%。
此外,市文化和旅游局还积极打造多层次、全覆盖的群众文化活动供给模式,并以“缩小城乡、地区之间差异,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为目标,加大对贫困和边远地区公共文化事业的投入,通过一批特色服务项目提升全市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程度。(记者 李思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