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州:“法治宣传边关行” 奏响普法最强音
针对边境村寨少数民族多、民族文化差异大的实际,西双版纳州组织开展“法治宣传边关行”活动,深化运用“民族五用工作法”,打好边境少数民族地区普法组合拳,让普法宣传更接地气、法治观念更入人心。
提质增效,构建边境普法格局。“法治宣传边关行”在“法治走边关”活动基础上提质增效,从“二重唱”到“大合唱”,构建边境普法新格局。通过开展普法宣传、模拟法庭、法治培训、法治文艺演出、法律咨询、法治赶摆等活动,在边境村寨掀起一波波学法用法热潮,有效提升了边境村寨群众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将法治宣传与打击跨境违法犯罪深度融合,协助法院把法庭“搬”到边境村寨,开展巡回审判活动50余场。
突出特色,创作法治文创产品。在普法活动中,把法治文化、民族文化和赶摆文化相融合,使群众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让法律知识入脑入心。新颖的“普法小摊”琳琅满目摆放着各类普法材料和产品。特别定制的傣族纸伞、傣陶、构树皮普法扇,选用“法治”“全民普法”和“普法强基”等普法关键词进行宣传,让人耳目一新,备受群众喜爱。快板《和谐家园靠大家》、傣族章哈演唱的《遵纪守法》等富有少数民族特色的原创文艺作品,每次演出均获得群众的阵阵掌声。原创作品《普法宣传“小摩托”》荣获中央政法委、司法部二、三等奖;《法治走边关 我们在行动》荣获司法部二等奖。
潜移默化,建设法治文化阵地。指导边境村寨加强阵地式法治宣传设施使用,为群众营造“出门有法、抬头见法、办事循法”的良好法治文化氛围。结合建设现代化边境小康村规划,争取中央、省级转移支付资金建设法治文化主题广场(公园、长廊)7个、沿边村法治文化阵地48个、村(社区)法治文化场所14个、乡镇(街道)法治文化阵地3个。创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6个、省级15个、州级69个。“勐景来村普法教育实践基地”“打洛口岸法治文化长廊普法教育实践基地”,荣获首批云南省边防普法教育示范基地称号。
启动“法治宣传边关行”活动以来,西双版纳州坚持将法治宣传与依法治理相结合,创新普法形式,丰富普法载体,通过一场场丰富多彩的活动、一个个生动的案例让法律知识和法治理念进村入寨,成为推动法治宣传实现新作为的创新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