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科社:念好版权输出生意经
“近年来,我社与美国、英国、德国等20多个国家的70余家出版机构建立起合作关系;图书实体出口1000多个品种,输出码洋700余万元,单品图书版权收益平均达2000美元。”2月19日,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总编辑姜新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十二五”期间,该社通过版权输出,夯实了品牌,扩大了规模效益,并建立起符合自身特色、适应未来发展的产品和服务体系。2015年,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以下简称“华科社”)被国家版权局评为“全国版权示范单位”。
苦练内功 精准海外定位
“走出去不仅是国家的要求,也是企业自身发展的要求,版权输出已成为我社拓展资源、走向世界的重要方式。”据姜新祺介绍,早在1997年,该社就积极开展版权贸易探索;2009年成立国际合作部专门从事各类版权贸易;2010年正式获准开展图书进出口业务。
一直以来,中国出版走出去存有一些障碍,例如经济实力制约文化影响力,文化差异导致接受障碍,翻译水平限制理解程度。“出版社要想走出去,就不能在所有领域全面出击,而要结合自己的优势资源开展。”姜新祺告诉记者,近些年,华科社苦练内功,抓精品抓优势,逐渐在建筑、学术著作及人物传记等方面形成出版特色。
在华科社的版权输出业务中,建筑类图书是绝对的主力军,特别是各类图集,深受亚、非等地区分销商的青睐。姜新祺说,该社很多建筑类图书在策划之初就会考虑内容及装帧能否满足境外市场需求,国际化的装帧设计、英文的图文注解、策划中的细节往往成为抓住海外市场的关键。2010年,东南亚某客户看上一个室内设计的选题,并独家代理了该品种图书在当地市场的销售代理权。第二年,华科社又推出一批同类型的图书,结果,四分之三的产品再次被该客户购走。“当然,精准的海外定位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编辑需要根据图书在不同市场的销售情况,了解什么样的品种更适合当地市场,还需要和发行人员、分销商形成良好的信息对接模式。”姜新祺说。
利用平台 寻求合作伙伴
为了探查市场动态,寻求版权合作伙伴,华科社充分利用各类会展平台,进行版权展示和交易。2008年-2015年,该社连续8年参加德国的法兰克福书展,并设置独立展位。此外,美国书展、日本书展、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等大型的国际书展上,华科社也作为常客精心布展交流。
“中外双方版贸人员在书展上会面的时间非常有限,短暂的接触中,如果让对方发现低级错误,合作的几率就会大打折扣,因此必须提前做好准备。”据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国际合作部主任杨玉斌介绍,她和同事会提前把书目翻译好发给外方,让对方有充分的时间了解书中内容,会面时便能迅速切入到合作问题。在书展上与外方接触后,接下来也要保持联系,加深了解,促进持续而深入的合作。
早在2011年,华科社便与国际著名的出版机构施普林格有过合作,“刚开始只是版权引进,但我们也希望对方了解我们的出版动态,于是定期以邮件的方式向其推荐一些原创图书。”据杨玉斌介绍,2014年2月,华科社一本全面介绍乙肝的专著——《乙型肝炎重症化基础与临床》,引起施普林格的高度关注,双方很快签署了国际合作出版协议。根据协议,该书分为上下两卷分别单独出版,华科社授权施普林格在全世界范围内独家销售。同时,华科社和施普林格的名称和标志都将显示在封面和扉页上。2015年2月1日,出版双方还在武汉召开了盛大的出版启动会。“这一方面说明我国的乙肝研究已达到国际前沿水平,另一方面也表明我们持之以恒的对外沟通是有效果的。中外交流与合作不是脑对脑,而是心对心。”姜新祺感慨。
除各类展会外,华科社还积极利用互联网宣传优质产品,在华科社的英文网站上,客户不仅可以看到有针对性展示的图书产品,还可以阅读或者下载感兴趣的样张,高质量的电子内容不仅增强了其与海外分销商、出版社之间的联系,也吸引来一大批潜在的客户。
深挖资源 提高版权收益
为加强版权管理和保护,华科社设立了专门的版权管理办公室。对于对外合作中(如排版公司、外编公司、外校公司、印刷厂等)涉及的相关文件,由版权管理办公室指定专人管理,以便存档安全和调用及时。
通过专人专职的开发运作,近年来,华科社的版权输出运作流程更加高效、开发氛围更加活跃、操作手法更加专业。在版权输出中进一步细化了纸质版权、电子版权、文字版权、图片版权等的授权,许多图书同时售出两项甚至多项版权。如大众类市场图书代表作《雷军传:站在风口上》,一经出版便广受好评,成功输出日语版权、韩语版权;《茶叶战争》一书中含有大量高清图片,输出至中国台湾地区时,获得了文字和图片双方面的版权收益。
与此同时,华科社也在积极探索国际合作新模式。据姜新祺透露,“十三五”期间,该社转变经营思路,将版权贸易当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来培育,国际合作部也将从职能部门转为业务部门。未来,华科社将结合其大学社、科技社的特点,围绕华中科技大学的优势学科,如机械、医学、管理等,与外方开展系列化、长期性的合作,如该社正在规划的“智能制造”系列,将实现由单个产品合作转向框架合作。“从做国内优秀内容的提供商,到做世界优秀文化的集成商,我们正从战略目标的高度要求自身尽快走出去,融入世界的大环境中去。”姜新祺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
作者:汤广花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发布时间:2016年2月25日